回首中國軟件業10年的發展歷程,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正經歷這樣的改變:
在需求端,手機一鍵下單就能暢享購物樂趣,掃碼解鎖即可輕松騎行,打開軟件就能實現視頻會議、在線教育、遠程醫療,軟件控制汽車便可立即智能召喚、自動泊車、自動輔助駕駛……數字應用讓生活更快速、便捷。
在供給側,從“3G突破”“4G同步”到“5G引領”,互聯網平臺實現“故障維修2小時內到現場,24小時內完成”,“掌上辦”“指尖辦”成為政務服務的標配,計算機輔助設計有力提升建筑建造效率,數字工廠仿真助力縮短研發周期,生產控制系統實現能源綜合管控……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支撐。
軟件業正在便利人們的生產生活,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。
而這十多年,全國第二個軟件名城濟南,持續夯實著“數字底座”,具備了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和廣闊的應用場景,吸引著高端軟件產業鏈的集聚,讓經濟社會發展的“信息大動脈”澎湃不息。
更上一層樓,濟南勵志進一步培優塑強軟件產業發展優勢,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基礎,提升軟件名城美譽度和知名度。日前,濟南出臺了《濟南市加快軟件名城提檔升級三年行動計劃(2023-2025年)》,提出到2025年,打造成為產業實力領先、創新活力迸發、應用賦能多元、產業生態繁榮的中國軟件名城標桿城市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,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濟南,正搶抓先機,牢牢把握主動權,以產業為基,向中國軟件名城標桿城市聚力奮進。

軟件名城,規??偭空紦 鞍氡诮健?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當今時代,數字技術、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,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,我們一定要抓住先機、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?!?
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,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,是制造強國、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。
早在1983年,第一臺浪潮微機在濟南誕生。1995年建成的齊魯軟件園是首批國家級高新區—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重要支撐園區,1997年3月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全國首批“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”,被譽為中國最早的“四大軟件園”之一。除了浪潮,山大地緯、華天軟件、積成電子、神思電子為代表的一批信息技術企業應時而生。
過去的一年,濟南軟件業務收入4382億元,同比增長15.6%,增速高于全國4.4個百分點。截至目前,全市行業納統企業超過2000家,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,規??偭空紦綎|省半壁江山。創新平臺、資質資格、重點企業、優秀產品等指標連續多年居山東省首位。
2022年山東省軟件工程技術中心公示名單出爐,浪潮軟件集團有限公司等127家企業達到門檻標準要求,擬認定為山東省軟件工程技術中心。其中,64家企業來自濟南,占據了榜單的半壁江山。
濟南更是先后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(大數據)、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、首批國家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等“國字號”招牌。
被定位為國際頂級算力產業聚集區的中國算谷產業園投用在即,正面向全國招商超級算力算法、人工智能、機器人等高端領域企業入駐。聚焦算力、算法、算數這個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,中國算谷將成為全球算力產業新高地、數據匯聚共享新典范、未來智慧產業新航標。
軟件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大,彰顯出濟南“中國軟件名城”的成色。

做大做強,濟南軟件產業大顯身手
新一代信息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過程,作為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底座,軟件產業做大做強正當其時。
2019年以來,濟南先后出臺《加快軟件名城提檔升級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》等政策文件,深入實施“五名”工程(名城、名園、名企、名品、名展),軟件產業生態不斷優化提升,有力激發了市場活力和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,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獲批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。
正因政府的搭臺助力,濟南名企名品不斷涌現——截至目前,累計培育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11家、全國軟件百強企業13家,上市軟件企業達到19家;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、工業軟件優秀產品、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、省級軟件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、省級首版次高端軟件產品、省級大數據“三優兩重”項目、省級工業領域優秀數據安全產品等入選數量均居全省首位。浪潮云蟬聯中國政務云市場第一位,華天軟件的三維CAD平臺打破了國外巨頭在航天、船舶的壟斷地位,金現代、山大地緯、普聯軟件、山大歐瑪、積成電子、蘭劍智能等企業在相關領域市占率排名前列,自主品牌應用軟件數量國內領先。
繁榮軟件產業新生態,方能創造數字經濟新未來。濟南持續提升軟件產業生態,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國產基礎軟件、工業軟件和信息安全軟件生態鏈,先后獲批省級軟件名園、省級大數據集聚區、省“十強”產業“雁陣形”集群。部省市共建中國算谷重大產業生態項目,華為三大創新中心及區域總部、阿里區域總部、百度山東數據標注基地等項目先后落地濟南……這都為加快軟件名城提檔升級,推進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和支撐。
樹高葉茂,系于根深。軟件產業創新能力、平臺載體、人才支撐持續提升、產業生態持續優化、競爭力不斷增強的濟南,已然具備抓住先機、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優勢和勁頭。

滿弓勁發,向中國軟件名城標桿城市進發
面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的發展機遇,一些城市相繼推出支持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。
目光投向首個“中國軟件名城”南京。2021年,南京市出臺的《推進軟件名城提質升級打造萬億級產業行動計劃》提出,到2025年,軟件和信息服務規模突破1萬億元,涉軟從業人員超110萬人,產業規模和綜合競爭力穩居全國前列。
2022年,《深圳市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》出臺。
根據工信部發布2022年1—11月份軟件業經濟運行情況的數據顯示,1—11月份,全國15個副省級中心城市實現軟件業務收入47151億元。其中,武漢、寧波、青島、濟南、大連、沈陽、廈門和西安軟件業務收入增速超過全行業整體增速。
前有標兵,后有追兵,推動軟件產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,濟南將如何斬荊棘、沖目標?
2022年底,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《中國軟件名城管理辦法》,進一步規范名城管理工作,確定了名城建設由產業規模導向轉為高質量發展導向。立足實際,日前,濟南出臺了《濟南市加快軟件名城提檔升級三年行動計劃(2023-2025年)》,明確了到2025年打造成為中國軟件名城標桿城市的目標。
打造中國軟件名城標桿城市,就要在產業實力上持續壯大、創新能力上顯著增強、產業生態不斷優化。濟南提出,軟件業務收入突破6000億元,行業企業納統數量超過3600家,從業人員超過35萬人;培育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100家以上、首版次高端軟件800個以上、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(DCMM)等資質認證2000個以上;在20個以上應用場景形成500個以上應用示范;培育省級以上軟件名園5家以上,上市企業30家以上,國家級和省級重點軟件企業100家以上,信創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。
實現“產業實力領先、創新活力迸發、應用賦能多元、產業生態繁榮的中國軟件名城標桿城市”這一目標,濟南將在提升園區能級上下功夫,如,加快推進中國算谷、國家大數據產業基地等核心載體建設,吸引和集聚一批優質軟件企業;推動齊魯軟件園提檔升級,提升承載能力,爭創中國軟件名園;支持明湖國際信創產業園、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、長清軟件園等園區規?;厣l展,爭創省級軟件名園;圍繞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信息安全、人工智能、建筑信息模型(BIM)軟件等重點領域,打造一批市級軟件園區,到2025年,新增市級以上軟件產業集聚區10個以上。
今年是“項目突破年”,如何突出項目建設?濟南將著力做好存量升級、增量加力、成果轉化三篇文章。全力推進華為區域總部、開源工業軟件研究院、工業軟件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,促進項目早建成、早達效;聚焦全球軟件500強企業、國內軟件百強企業、國內外上市軟件企業等加大雙招雙引力度,著力引進一批軟件領軍企業和優質項目;依托各類創新平臺,促進“雙創”成果項目化產業化,新培育一批高成長性軟件企業。
圍繞中國軟件名城考核指標,濟南從創新能力、產業實力、融合應用、生態提升四個方面深入謀劃,將軟件“五名”工程調整為“七名”工程(名城、名園、名企、名品、名人、名院和名展)。如此,濟南將持續開展“軟件名城看濟南”“七名”工程系列品牌活動,提升軟件名城的影響力和帶動力。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,濟南將支持企業申報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、信創適配中心、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,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水平;加強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,引導軟件園區管理服務機構專業化發展,為企業提供測評、咨詢、認證等全方位公共服務。
軟件名城看濟南、軟件產業聚濟南。緊抓機遇,掌握主動,努力打造軟件發展新優勢,軟件名城的濟南必定不斷取得新成就,必將為建設“強新優富美高”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。